内容页搜索

新中国成立后,北厍的文化工作由县文化馆组织辅导。1957年撤区并乡后,北厍乡的文化工作属芦墟文化站辅导,组织开展群众业余文化艺术活动,普及和提高群众文化科学知识水平。

19644月,北厍公社文化站建立,10月,文化站配备专职办事员1人,站址设在北厍镇市中桥北堍,租用两间平房,面积40平方米,设施简陋,仅有图书柜,藏书百余册,订购少量报刊,定期开放,供群众阅览。1970年,文化站迁入公社机关内办公。农忙时编发《春耕快报》《四夏快报》《双抢快报》《四秋快报》,逢重大节庆时组织公社和大队的文艺宣传队开展文艺演出,开展乒乓、篮球等体育比赛活动。

1981年,文化站迁入原皮件厂宿舍(现文化中心西侧)与敬老院同处一地,并借北厍镇商业部门的2间楼房,建立图书阅览室。

19838月,北厍公社文化站改称北厍乡文化站。

1984年,皮件厂、纸盒厂、墙纸厂腾出近20间车间,作为文化站用房,增设乒乓室、康乐球室、棋类室、茶室、文艺室、美工室、摄影室。1986年,敬老院迁至新址,使文化站又增加6间活动用房。

1986820日,北厍乡文化中心成立,与文化站合并。建筑面积721平方米,阵地活动面积572平方米。设图书室、文化茶室、桌球康乐室、乒乓室、棋类室、老人活动室、音乐室、摄影室、美工室、录像电视室;同时,开设泡水间,解决乡机关及邻近群众的饮用水问题。另外还新辟宣传画廊11块,固定黑板报2处。

1989年,北厍镇文化中心被苏州市人民政府评为苏州市群众文化先进集体。

1992年,北厍镇被江苏省文化厅命名为省群众文化先进乡镇。

1993年,北厍文化站列为江苏省二级文化站。

1996年,北厍镇文化站被江苏省文化厅命名为江苏省一级文化站。

2000年,北厍镇被苏州市人民政府命名为苏州市迎接21世纪“文化示范乡镇”。

2000年,北厍镇文化中心(文化站)修复“树萱堂”,筹建“午梦堂陈列馆”。

19961月至20019月,徐鉴明任北厍文化站(文化中心)站长。

2001年,北厍镇文化中心(文化站)与广电站合并,更名为北厍镇文化广播电视服务中心。主任先后由陆斌、凌德兴、朱春华兼任。